近日,湖州市機關事務管理服務中心發布《2024年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要點》。文件指出,實施光伏安裝行動,推動綠色低碳升級。貫徹執行《浙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等七部門關于推進全省公共機構分布式光伏系統建設的通知》和《湖州市光伏發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要求,推進全市公共機構建筑屋頂、車棚頂面等可安裝光伏項目建設。到2025年,實現滿足條件的新建公共建筑科安裝光伏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100%(到2024年底達到55%),既有建筑宜建盡建的要求。依據調研摸底數,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光伏安裝。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擴大“綠電”利用規模。
原文件如下:
2024年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要點
根據國家、省市工作安排,結合《湖州市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四五”規劃》要求,聚焦公共機構綠色低碳轉型,堅持勤儉辦事,強化資源全面節約,倡導綠色低碳風尚,持續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引領行動,充分發揮公共機構的示范引領作用,助推湖州市綠色低碳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
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夯實基礎嚴控目標
深入貫徹《關于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認真落實全國生態環境日保護大會精神,實施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行動,聚焦公共機構帶頭節能節約,組織實施節約能源、水、糧食、資產等能源資源的具體舉措。嚴格執行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雙控”制度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通過強化行為節能、管理節能、技改節能,抓好水、電、油、氣等能源資源節約,強化能耗定額指標管理,完成能源消費年度下降指標(以2023年能源、水資源消費以及碳排放為基數,2024年,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人均綜合能耗下降1.2%,人均用水量下降1.4%,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下降1.4%)。
二、弘揚勤儉節約文化,倡導綠色低碳生活
充分認識公共機構節能節約在社會的導向和示范效應,組織開展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常態化宣傳,擴大公共機構節能宣傳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利用新聞、報刊、政府短信平臺等宣傳媒介,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低碳體驗日、生態環境日、中國水周、世界糧食(地球)日、生活垃圾分類活動周、光盤(瓶)行動、全面減塑和反食品浪費等主題活動宣傳,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提升各級各類節能工作人員技能,樹立全社會節約節能環保意識、勤儉節約意識、綠色低碳意識。積極參與節能降碳教育、反食品浪費培訓、公共機構節能專項業務培訓班,鼓勵干部職工參加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遠程培訓,鍛造高素質、專業化管理人才隊伍。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促進公共機構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上作表率。
三、完善消費統計數據,提升數據賦能運用
發揮浙江省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平臺、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平臺和節能降碳一件事平臺作用,抓實每月全市公共機構能耗數據統計、匯總、分析和上報工作。著眼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平臺數字化應用需求,提升能源資源消費數據統計質量與效率。全面優化和提升數字節能管理平臺系統建設的基礎支撐能力。推進“公共機構節能降碳一件事”與國家、省、市、縣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綜合信息平臺對接應用,力爭實現公共機構用水電氣數據自動采集,提升能源資源消費數據統計質量與效率。到2024年底,力爭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公共機構節能降碳一件事”上線率達100%。深化能源資源消費數據價值挖掘應用,探索將數據作為政策標準制定、考核評價、示范創建等活動的重要支撐。依托能源托管服務,完善區域內能耗數據網絡子平臺建設。
四、開展節能降碳創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依據浙江省《節約型機關評價標準(2024版)》(詳見附件2),開展2024年節約型機關創建工作“回頭看”抽查評價。推進2023-2024年度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復核工作,遴選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和第二批全國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點,發揮標桿引領作用。持續做好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節水型高校創建等工作。轉發國家級綠色低碳公共機構名單,做好宣傳推介。積極參與公共機構領域國家綠色數據中心遴選工作,完成全市4家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驗收。嚴格落實《浙江省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評價管理辦法》,提高公共機構綠色低碳改造積極性,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內容納入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專項督查。繼續抓好“零碳公共機構”、綠色食堂、零碳會議、綠色數據中心等示范創建,完成高能耗單位能源體系認證復核、能源審計和全市72家單位反食品浪費工作。
五、實施光伏安裝行動,推動綠色低碳升級
貫徹執行《浙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等七部門關于推進全省公共機構分布式光伏系統建設的通知》和《湖州市光伏發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要求,推進全市公共機構建筑屋頂、車棚頂面等可安裝光伏項目建設。到2025年,實現滿足條件的新建公共建筑科安裝光伏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100%(到2024年底達到55%),既有建筑宜建盡建的要求。依據調研摸底數,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光伏安裝。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擴大“綠電”利用規模。持續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強和規范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揮科技支撐,提升技改節能,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鼓勵應用市場化機制,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加大《關于鼓勵和支持公共機構采用能源費用托管服務的意見》宣貫和落實力度,持續推進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化模式,按照縣縣有托管的工作要求開展公共機構能源托管。
六、嚴格督察檢查制度,加強日常節能管理
加強常態化節能管理,強化組織保障,執行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部門牽頭、各部門共同參與的高效推進機制,形成分工明確、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的管理格局。夯實公共機構主體責任,引導干部職工積極參與,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共治共享。嚴格按照空調溫度設置規定(冬季溫度不高于20℃,夏季不低于26℃),科學管理空調運行,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用能高峰的執法檢查。結合生活垃圾分類每月檢查開展常態督查,杜絕長明燈長流水現象,自覺養成人走燈滅,下班關閉用電設施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