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2025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暨展覽會在上海如期舉行。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發表演講。他表示,在過去的五年,是中國燃料電池技術出現重大突破的五年,燃料電池整體的技術水平已經從2020年的跟跑提升為2024年的并跑。
從跟跑到并跑 燃料電池技術突破性進展
歐陽明高院士從4個技術指標,5個發展趨勢介紹了當前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情況。
技術指標方面:
1.可靠性:平均首次故障里程和平均間隔故障里程雙雙突破10萬公里;
2.環境適應性:實現了零下40度的低溫啟動技術突破;
3.經濟性:商用車整車氫耗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燃料電池客車百公里氫耗低于5公斤;
4.耐久性:燃料電池壽命已經超過2萬小時。
在技術發展趨勢方面:
高活性高穩定性膜電極取得突破,在0.78V時可達到1安培的電流密度;
耐高溫膜電極技術開始應用,院士團隊所研發的105℃耐高溫燃料電池膜電極技術已完成500小時穩定性試驗無衰退;
新一代高比功率、長壽命、低成本電堆進入市場,部分指標已與國外最先進水平相當;
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成為主流,團隊開發的300千瓦單系統燃料電池額定效率超過52%;
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從車輛到發電、水下、低空、空天等領域。
氫能供應鏈挑戰 重卡商業模式亟待創新
盡管燃料電池技術取得長足進步,但歐陽明高指出,氫能供應鏈仍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為23491輛,雖然在全球市場占比很高,但總量仍然偏低。
氫能供應鏈存在的四大短板:
氫氣純化環節:副產氫雜質多,重大設備投入大,經濟性不足;
氫氣運輸環節:長管拖車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不足;
加氫站建設:投入大、運營成本高、技術不成熟;
車載儲氫:儲氫密度偏低,成本偏高。
針對這些挑戰,歐陽明高提出了商業模式創新的解決方案,重點聚焦氫能重卡領域。他特別強調"氫瓶租賃與換氫瓶"模式的優勢:
模式一:氫瓶助力,以租代購,這個可以降低2/3的氫瓶成本
模式二:直接換氫瓶,提高壓縮效率,可直接提高氫氣運輸效率達3倍;
模式三:采用"租氫瓶+換氫瓶+換燃料電池"的綜合模式,可進一步降低總成本10%。
最后,歐陽明高院士表示,氫能的前景十分美好,他預測,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發電量將迎來爆發期,為綠色氫能發展提供充足的電能支持,氫能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嘉賓演講整理,未經過嘉賓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