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
嘉賓: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娟女士
內容:
自2013年以來,我國光伏裝機容量始終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5年3月,累計裝機達9.5億千瓦,占國內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7.6%。在新能源裝機容量中占比超過6成。當前光伏行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一是國際貿易壁壘和貿易環境的復雜多變,給光伏產業走向世界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強。二是光伏產業產能快速擴張和激烈價格競爭,對行業發展造成的反蝕。三是國家電力市場化改革,促進技術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等系列改革措施,對光伏和儲能等行業發展提出新要求,帶來新機遇和新的挑戰。
加快建設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新能源發展: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電力源網和儲一體化發展和綠電直連項目發展,完善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機制,以及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雙碳目標落地。
加快完善區域合作機制,推動東部地區市場技術、資金和產業優勢,與西部地區風光資源優勢深度融合,完善市場消納機制,實現東西部協調發展,共同發展。
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光伏產業深度融合,搶占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和制高點,實現光伏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結合國家對外開放政策和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中國光伏產業科學標準,先進優質產品和完善服務,走出國門,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能源保障,實現合作共贏。
嘉賓: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特邀專家梁志鵬先生
內容:
根據中電聯2025年一季度的數據,光伏發電已經承擔了全國12%的電力供應儲能的裝機容量也歷史性的突破了1億千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部署,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80%以上。考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大約是20%。那么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80%。即使到2060年時,能源消費總量和限制的能源消費總量相當。過去的20年,光伏發電和風電等新能源完成了技術培育發展的階段性的任務。現在光伏發電和風電的發電成本已經低于燃煤發電,成為新增電力供應能力的主力電源。
嘉賓:包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立先生
內容:
在兩年前十六屆大會上,包頭就被全國綠色能源理事會授予了世界綠色硅都的稱號。而這份榮光基地和鼓舞了我們包頭在當年便成為了全國首個晶硅光伏產值破億的城市。
包頭作為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兩個稀土基地的主戰場正全力推動稀土產業和光伏儲能產業耦合發展,構建了風光清楚新能源,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在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親切關懷下,在包頭市委市政府與各位的一道努力下,兩年來,兩個稀土建基地建設勢強勁足,世界綠色硅都馳名中外。全國首座全場景濾清自循環創新之城,蓄勢待發。特別是我們去年提出的建設中國儲能之都以來,國家工信部等八部委明確支持包頭等地打造新型儲能先進制造業集群,儲能產業在包頭蓬勃發展。
在當下各頭部企業在包頭的工廠都是各集團中生產狀態和利潤最好的,以包頭市的一個園區,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為例,他們那兒的單晶爐的開爐率仍然保持在60%以上。從產業鏈上來看,協鑫通威、阿特斯、東方日升等擁有行業領先技術的金龜頭部企業齊聚包頭,天合光能等一批優秀企業也即將落戶包頭,基本實現完整產業鏈,產品本地的配套率超過了65%,是全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我們還集聚了上能電氣、遠景能源等儲能企業,光儲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從電力設施上來看,我們擁有全國唯一獨立于國家電網之外的省級電網,蒙西電網電價4毛2。如參加綠電市場化交易后,還可以降到3毛3每度。我們規劃建設4個500萬千瓦新能源開發基地,4條500千伏綠色輸變電通道,所有工業園區實現綠電直供,將來還要規劃建設一條綠電直連通道,實現綠電可追溯。此外我們還擁有內蒙古唯一具備國際碳足跡認證能力的服務平臺,將助力新能源、裝備持有綠色身份證暢銷海外。從應用場景上來看,內蒙古是全國首個新能源裝總裝機突破1,000億的省份,正在加快建設的大國方新能源基地,推進防沙治沙和風光一體化工程,草光互補試點等項目,都將創造大量的光伏和儲能的訂單,特別是我們全力打造包你滿意,包你放心的營商環境品牌,通過三在兩找的機制,爭取在包的各位企業進入央企和內蒙古國企和相關產業上下游的采購供應鏈,獲得基礎訂單,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助力企業抵御風險,實現更好的發展。
紀要:
包頭作為國家提出“兩大稀土基地”建設的核心區域,正在積極推動稀土+光伏+儲能融合發展,形成風光儲一體化格局。
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國家工信部等八部委支持包頭打造新型儲能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國儲能之都”建設已初見成效。
頭部企業落地顯著:協鑫、通威、阿特斯、東方日升等領先光伏企業已落地,天合光能即將入駐;裝備制造園區單晶爐開爐率超60%。
產業鏈配套完善:本地產品配套率已達65%,是全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包頭擁有全國唯一獨立于國家電網的省級電網——蒙西電網,基礎電價低至0.42元/度,參與綠電交易可降至0.33元/度。
包頭規劃建設4個500萬千瓦新能源開發基地、4條500kV綠色輸變電通道,實現工業園區綠電直供和綠電可追溯。
擁有內蒙古唯一具備國際碳足跡認證能力的平臺,為新能源企業出口提供綠色認證支持。
內蒙古是全國首個新能源總裝機超1,000億千瓦的省份,正加快推進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防沙治沙工程、草光互補項目,持續釋放光儲產業訂單需求。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打造“包你滿意、包你放心”品牌。
實行“三在兩找”機制,協助企業進入央企、國企及產業鏈上下游,獲取基礎訂單、拓展市場、提升抗風險能力。
嘉賓:朱共山
內容:
光伏進化同步呈現以下三大變化:
產業上出現異變
市場發展邏輯改寫,以前是政策托底,現在是全面市場化,全力量落實浮動收益,市場收益率,牽引行業的優化新模式
產業邊界屬性嚴謹
嘉賓: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先生
標題:在穿越周期中,天合光能韌性成長
內容:
生產業鏈的企業虧損。光伏產業目前處在一個周期的底部。貿易帶來挑戰。
產業布局特征有超過1/3的業務不是來自于光伏制造,而是來自于解決方案,而這個比例在未來的兩三年中間將會增加到50%以上。
中國光伏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受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天合光能在晶體硅到晶體鈣開放集成的突破方面取得了重大新進展,開啟了鈣鈦礦晶體硅得蹭時代,組件產業化的新時代。今年要見鈣鈦礦中試生產線,效率在原來晶體硅組件效率基礎上要提高4個百分點。
以市場的需求為方向,把綠色能源的解決方案滿足才是未來應該做的事。
六脈神劍的戰略成功支撐:1)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為客戶創造價值;2)從產品品牌走向解決方案的品牌;3)全球化,實施3.0,就是構建全球化的本土化的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生態型過去式鏈主生態,未來是協同生態。構建一個聯合的投資生態。
破內卷的關鍵:
整合行業
嚴控產能
知識產權保護
嘉賓:華為董事述職人員總裁侯金龍
標題:鑄就高質量,激發AI潛能--開啟全面構網新時代
內容:
新能源產業將進入價值的生根期。加速單點的創新走向中國的創新。
轉變:
1)商業模式多元化
2)產業跨界,數據中心與新能源的融合,交通電動化是交通與能源網絡的融合
3)場景融合,行業開始構建生態化的收營模式
整個系統架構會變得復雜,唯有通過材料、器件、電力、電子、電網控制以及智能等等多種技術的融合,協同產業鏈上下游與客戶伙伴一起游需求來牽引,以場景來定義解決方案,包括商業模式,才能推動整個產業持續的發展。
核心觀點是在新的產業周期內,加速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電源為主。
未來5年產業周期,以海量的電力電子裝備來替代傳統的機械轉動慣量,讓整個電力系統能夠穩定。
4個技術是根本:1:電力電子;2:技術,數字化的技術;3:黑土;4:材料
AI深度賦能設備進入生產系統,重塑全鏈路價值。
穿越生命周期的高質量和安全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中國進入GW時代,格爾木電站從2013年開始上網,全球累計超過600GW,今年預計會達到800GW。
安全是質量的重中之重。針對儲能的安全挑戰,提出了不起火,不爆炸,不擴散,不傷人的安全標準,圍繞電信結構,電器,電網來持續升級安全能力。今年和點單位完成了智能組成極限燃燒的測試。
堅持把質量作為發展第一要素,構建包括產品設計,采購生產,應用的端到端的強烈安全與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打造高質量產品與解決方案來推動整個行業考核可持續發展,重構質量標準。
嘉賓:王石先生
標題:加減綠碳金
內容:
在綠色低碳方面,萬科遠遠走在前面。
加(文旅部增加旅游人數)
鼓勵用電
怎么加:碳中和社區碳減排40%。從2021年9.7萬噸降到2024年9.2萬噸,用電量從2021年的1.6億度漲到了2024年1.9億度。游客從600萬翻了一倍到1200萬。預計2028年能達到35%。
減(住建部的事)
房屋改造,保溫減碳30%
設備更新:空調是城市的主要能耗,改成磁懸浮能降低能耗40%
綠
與企業合作
碳(生態環保部)
金
嘉賓:Dr. Andy Tirta
標題:
內容:
東盟能源地區有6.8億人,大幅依賴于化石能源。煤炭占60%,油也占較大比重。
本地區各國擁有最優的技術,最好的情景來提升能源效率,能夠將能源的消耗需求下降58%。
在供應側,可再生能源、高新能源都會上升。
電池儲能非常重要,也是支持新工廠電網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石。
本地區能源轉換到可再生能源就會創造就業,預計創造600萬個就業。
政策建議:從需求角度來講,提升能源效率標準至關重要,支持各種技術,鼓勵想更清潔能源轉化,可再生能源多樣化也非常重要,確保碳定價策略得以加速脫碳。